雖然從小生長在安平,但不能說十分熟悉,有許多「熱門景點」其實已經沒什麼印象有去過,小時候只是走延平街,旁邊的細節巷弄其實一個小孩走也滿可怕的,怕會迷路啊~~~
現在有台南市政府出的觀光地圖,找個晴朗好天氣,跟愷愷來去走逛。
走跳前先來補充熱量,來碗碗稞、蝦仁肉圓,再喝個魚丸湯,滿滿的能量啊~
安平的水溝蓋,很能表現在地特色~贊!
我們就從安平觀音亭的巷子開始,觀音亭外的玫瑰花開得好大好美~
就跟著這些紅磚牆漫步吧~
我覺得安平老街除了蜿蜒巷弄石板路外,最喜歡這些老屋的牆壁,斑駁的外牆可看到早期蓋屋使用的材料,紅磚就跟安平古堡的紅磚一樣,現在台南市民權路一帶的老建築也可以看到。
順著延平街走下去,買了蜜餞、古早零食,隨意走進巷弄裡,這棵樹王公有三百多年歷史了。
紅磚烏瓦房加上劍獅像似乎成了安平特色房屋模式。
商店阿姨邀愷愷打彈珠,每格都落,愷愷厲害喔!阿姨熱情贈送糖果,謝謝阿姨~
沿著小巷走進,來到海山館,說真的,我還是第一次踏進海山館,真是名符其實僞安平人啊~
入口上有劍獅來擋煞,這門高於圍牆,上面兩邊翹上,除了弧線外,也有避邪的用意, 安平這裡常常可以看到圓弧、圓角之類的造型用於建築物上。
維基百科說這位張姓民眾名為張長庚,安平人。海山館有三百年的歷史囉~
當初作為外地兵用來供奉家鄉神祇和作為聯絡聚會的場所,對於曾經在外國討生活的我來說,這樣的場所對於外地人真的很重要,來這裡可以跟家鄉人說話、或許過節時相聚同樂,都能觸景思鄉,對於離鄉在外的人來說,有很大的心理慰藉啊~
屋脊上有個風獅爺,鎮風制煞。
安平老街這裡留有多處水井,十分珍貴~
正廳門口前有個刀劍屏,避邪、嚇阻鬼怪。
不確定現在是否保有原汁原貌,但這裡維護得不錯。
舊物保存不易,但我覺得安平人滿惜舊的,許多事物其實跟我小時候的記憶差距不是太大,除了安平古堡外圍道路,市民居住巷弄其實沒什麼大變化。
正廳門上方當然也要有劍獅來擋煞。這門聯要祈求的是功名,啊~古代的功名值千金啊~~
門旁畫的是「南極仙翁」,長壽的意思。
門腳下的這個叫什麼?門座?應該就是支撐木門的支撐座吧?
正廳放置許多古物,大概算是古董了~
離開海山館往巷子裡走,其實沒有目標,只是跟著紅磚屋牆走~
這紅磚屋如花草屋,外牆還掛上自寫的紅聯,整個環境自成一格~
走著走著路邊有個枯井。
這屋上有個劍獅,好可愛~
小劍獅你要好好守護大家啊~
這水井要好好保護啊~
海頭社魏宅,典型的安平常見「單伸手」住宅。
魏宅旁的文龍殿。
殿前這面牆上真的十分壯觀啊!整片牆的浮雕,厲害啊!
很有細節的雕刻,大概述說著早期海上抗敵的故事。
這片牆可以成為建築教材吧?早期安平房屋用紅磚、蚵灰來蓋房,這裡還有珊瑚礁岩風化石呢!
這多肉質植物發小芽,撿幾個掉落第上的芽回家養。
走進民宅巷弄更是有趣,這個巷口旁的小平台感覺就是鄰居們午後話家常閒聊的地方。
山牆上有個。。。
劍獅兄~
這屋的牆角是圓弧形的。
另一棟的牆角也是,剛好兩家在對面。應該是兩家位於巷口,兩家另一側就是剛剛話家常的小平台,巷口呈現T字形,要擋煞一下。
又見這樣的翹圓弧牆門。
小時候阿公家的門也是類似這樣的紗門,門前石階好懷舊啊~
安平老街雖然以延平街一帶為中心,這一帶熱鬧、觀光遊客多,想再尋古,就到安平古堡前方巷弄去走走。
這古宅看起來就是擁有非富及貴的歷史,有天騎車亂逛時看到,馬上下來東張西望,回家查查,原來是安平富商王雞屎的家,建於1937年,巴洛克式建築風格,當初一看,整個被這門牆、屋子吸引住,還在想怎麼有這樣品味的建築在這裡?門口也看不出主人姓氏?
就是日本許多有歷史建築那樣的風格,原來是王家古宅,這大門入口保存的很好。
原來這是正門,後方有兩層樓的洋式建築。
王宅大門兩邊圍牆的門墩,美啊~
安平老區真是有吃有逛的地方,雖然不比活著的古鎮-西塘,那樣深厚的文化蘊底,但安平的古舊風情卻是原味又耐人尋味的啊~
順便看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