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早在飯店吃好早餐後,我們步行前往地鐵站開始這次的賞楓之旅。氣溫是六度,陽光普照,感覺很舒服。

這天是星期一,剛好避開了上班的人潮,車廂有暖氣,啊~熟悉的日本感又回來了。

東西線蹴上站出站上來前方看到幾位少年身穿和服,感覺很好,真實地感覺自己來到日本,就像第一次來日本那樣的興奮。

前往南禪寺的隧道。

日本的天空藍真的很日本,很清新、很純粹的藍,就是日本藍。

三門

陽光照射在門柱上,而在紅楓相襯下,木柱也像染紅了的樣子。

這木柱非常高、非常粗。

三門實在非常大,真的會有敬畏之感。

水路閣,可惜沒有紅楓陪襯。

水路閣現在還在運作中,將京都外郊的琵琶湖水供應給京都市區使用。

我們是12月5日來的,這時候的紅楓早已見頃,持續落葉中,反而地上滿是紅楓,成了最美風景。


我們從小路慢慢步行,處處是風景。

永觀堂前的紅楓真美。

其實沒有紅楓也很美,因為來京都就是美。


永觀堂還有幾處紅楓,雖然落葉滿地,但依舊很好看。或許以後有機會來看看見頃時刻。

如此美景,已經很心滿意足了。真的好美啊~

這次一打二旅行對媽媽我來說其實還滿駕輕就熟的,兩兄弟已經長大,不像小小幼童那時需要顧前顧後,只是畢竟是小朋友,每天的行程不能只是任性地安排媽媽自己想去的地方,他們可能會覺得無聊,總不能總是神社,而且雖然疫情受控,還是盡量避免去人多的地方,京都是不管日本人或外國人都愛去的地方,特別是市區,人潮還是不少,所以盡量以戶外景點為主。



紅的好紅,看到這片紅楓其實就覺得這次京都賞楓已經達標了,真的很滿足,旅人的心已經被撫慰了。


永觀堂門口前的這段話,用google翻譯後大概了解(當下的人,隨著生活,永遠,居住。),但可能還是不太能明確明白其含意,或許可能是「活在當下」的意思吧。

離開永觀堂,我們繼續沿著小路走,途經飲料販賣機休息一下,販賣機真的是在日本旅行的好幫手,天氣冷時投個熱飲溫暖一下,天氣熱時投個冷飲冰涼一下,肚子餓時也有零食販賣機,瀚瀚最愛的就是熱玉米濃湯,每次就是在找有沒有這個。

哲學之道,來走走看會不會領悟到什麼~~

路旁有位年輕人在彈空靈鼓,真是太會找地方了,這樣寧靜的地方配上空靈鼓的聲音,好有氣氛。

這樹高大的跟下方的建築好不成比例,那紅葉跟白色圍牆呈現好搶眼的對比。

哲學之道走到一半,兩兄弟說餓了,本來計畫繼續往下走兩個點看看,但媽媽我也餓了、累了,於是就先去找吃,哲學之道讓我悟到「肚子餓了就要吃東西,景點永遠都在,下次再來就好。」,沒什麼過不去的,更是不要跟自己的肚子過不去。
這真的是我見過最感人的手工地圖了,標示牌是手寫的,木板是手工刻的,上面的河道是手繪的,標示的點也很在地。

他們家的紅葉好紅,白跟紅就是很搭,讓人不多看一眼都不行。

兩兄弟遠遠看到幼兒園小朋友就呆住了,哈哈,自己不就是小朋友怎麼看得那麼新奇的樣子?

真的處處是風景,如果台灣的氣溫也像京都這麼低,是不是也是滿街都是紅葉呢?

午餐在這間小店用餐。其實這間是已經在我的行程裡面的,本來是計畫走完哲學之道的點後才走過來吃的,因為剛好可以銜接之後的點,但既然肚子先餓了,就直接先過來吃,剛好也在附近,少走了一段路。

親子丼、soba set,兩兄弟吃丼飯,我吃soba,非常好吃。店家是兩位中年夫妻,menu都是日文,除了親子丼,其他全憑破50音拆解及憑感覺點餐,以過往在日本旅行的經驗,就算看不懂menu,也不會遇到雷,真的大丈夫。


吃完飯,餐廳對面就是小公園,兩兄弟馬上衝過去玩,媽媽我剛好放風一下,嗯,應該是小孩放風才對。

邊走邊逛邊玩,這就是我們一直以來的旅行風格,通常每天的行程一分為二,上午跟下午,基本上就是上午同一個區域,下午可能排另一區或是也是在同一區,看距離看交通,只要大家都可以走,投票表決,少數服從多數,還好兩兄弟這點都很配合。
吃什麼或是買什麼都是隨緣,有什麼吃什麼,這是我們一直跟兩兄弟灌輸的想法,有什麼吃什麼,特別是旅行時,要排隊的店不去,不想浪費時間,而且人潮聚集也不安全。
兩兄弟放風,媽媽我就再看一下行程,很多時候雖然行前有排好路線,但實際還是會邊走邊修改,適情況而定,這就是自由行的好處,不過得事先把google map好好研究一下,才不會亂走多走浪費時間,屆時才可以臨場反應。

我們從光梅過馬路爬上小山坡路,走了一小段上坡階梯,來到真如堂。

這裡的紅葉還滿多的,雖然不是很茂盛,但已經很美。




這天遊客很少,還看到身穿和服的日人,她們的和服好好看,不同於一般路上常見的款式,相當漂亮。

真如堂門口這株滿滿的紅葉配上總門的紅真的是相得益彰~


從真如堂走小路到金戒光明寺,這棵黃葉凋零得差不多了。

這裡可以俯瞰京都市區,整個有種風雲變色的感覺。很喜歡這張照片的感覺,登高望遠,有種旅人的孤寂感~

這兩兄弟從小到大真的陪我們走了好多地方,從小小幼童要用背帶背著、推車推著,到自己走,從一兩公里路,到現在可以一天走十幾公里,真的是長大了,記得前幾次旅行(其實就是疫情前的幾次)只要走沒多久,愷愷就會開始唉唉叫,說很累不想走,要休息,到現在比較甘願地走,自己走累了,就停下來休息或是放慢腳步,但終究還是可以跟我們完成行程,媽媽我真是甚感欣慰啊~(現在瀚瀚喜歡酷酷地擺pose、酷酷地不笑拍照,小五生啊~開始難懂了~)

離開光明寺我們繼續步行前往下一個點。
如果用google map看路線,因為會有交通路線,不管是地鐵或是巴士或是步行,常會看到巴士要搭三站,地鐵要搭一站,步行要1.4公里…這樣的資訊,通常我會步行前往,因為京都的巴士說好等也很多時候人很多,地鐵只有一站,搭了也是走上走下,最後乾脆用走路的,一公里多的話慢慢走也沒問題,所以如此邏輯,一天下來會發現走了十幾公里也是很正常的,但有趣的是,卻不會覺得走路很無聊,因為路上都有風景,有人可看,有建築可看,也有販賣機可休息補充熱量,因此不覺得很累。
但是,遇到小朋友,尤其是我們家愷愷,目前可能還是得看他的情況,有的時候是需要搭那個地鐵一個站,即使走上走下距離也差不多可以走到了,他還是想搭地鐵,於是我們就配合他,不然他會說:「馬麻妳都忽視我~」
所以我們走了一公里多到地鐵站搭了一個站到出町柳站,出站前往糺之森。

很喜歡來這裡走走呼吸新鮮空氣,看看高大的樹木,聽聽鳥叫。


糺之森還沒有見頃,黃黃紅紅綠綠的整片樹林,寬廣的林道,感覺像是世外桃源的小天地。

有個小展。

小水道上的花藝設計,日本人真的很會。





不去下鴨神社了,今天的神社已經看很多了,兩兄弟迫不急待要去鴨川跳石頭了。


兩兄弟來來回回跳了好幾次,意猶未盡,隔天還說要來跳。
其實石頭間隔對小朋友來說還是有點大,連媽媽我都覺得有距離,難道是我太弱?不過大家都跳的很開心。

離開左京往下京走,路上黃色的銀杏落葉也是風景。

走來京都御苑休息一下,整個御苑非常大,從早上走到下午感覺雙腳都不是自己的了,找個好位置坐下來休息賞賞景喝喝水,也很好。


這天總共走了22,999步,15.46公里,此行最大目標的賞楓也順利達標,明天再繼續。